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产融结合 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实践样板

时间: 2025-04-05 02:33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近日,G60联席办通报表扬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榜上有名,成为UedBet体育唯二、吴江区唯一入选单位。

这一荣誉的取得,既是对汾湖高新区一直以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高度肯定,更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汾湖高新区在围绕江苏省政府赋予其“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跨省域国家高新区建设定位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响鼓偏用重槌敲,产融结合“汾”正劲。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优势、跨省域高新区协同优势、苏州南站枢纽优势、建设科创新城创新优势等叠加汇聚的机遇,汾湖知重负重、一着不让、奋勇拼搏,正通过创新链、产业链、制度链、金融链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实践样板。

一体示范六载,先行启动“试”在汾湖

随着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搭乘列车,经过沪苏浙交界处的时候,总能被车窗外的一片“波光潋滟”所吸引。这个湖泊叫做鼋荡,鼋荡湖面碧波荡漾,沪苏湖高铁犹如一条银色长龙,横卧于水面。

鼋荡的所在地,正是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汾湖高新区。这片土地,吸引人们的不只是一湖清水,包含生态保护在内,汾湖身上,还承载着先行先试,携手周边实现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这样的使命,也为汾湖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奠定了基础。

沿着沪苏湖高铁,赏汾湖风光。鼋荡慢行桥、环鼋荡生态岸线、水乡客厅、方厅水院,甚至连人们搭乘的高铁本身,都是汾湖近年来建成的一大批跨区域协同项目的重要内容。

太浦河畔,方厅水院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国首个跨沪苏浙的综合跨域项目。围绕着这个“原点”,水乡客厅科创学园、科创蓝湾、生态蓝环等重点项目正在汾湖辐射开来,多点开花、全域覆盖。

沪苏两地近在咫尺,汾湖与上海“近”在交通体系,“亲”在深度合作。2024年,汾湖签约上海关联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约71.7亿元。加快推动中移动智算中心、汾联芯光刻机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提升相关产业能级。

按照“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要求,汾湖聚焦“8+N”重点领域,纵深推进土地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重点改革,全省首创“跨域通办·云综窗”;聚焦提升民生感受度,三地实现购房“零门槛”、异地医保刷卡免备案;聚焦制度创新,获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跨界联合河长制”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先行启动区建设以来,汾湖已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2项向全国复制推广。“未来,我们将力争形成更多体现跨区域协同的项目建设场景和制度创新案例,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吴江区委常委,汾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建忠说。

摸清牌路找准打法,试验田繁育创新苗

都说响鼓不用重槌敲,但对于汾湖高新区而言,既已手握国家战略、区位、产业、生态一手好牌,那么,牌路更要清晰,打法更要稳准,才能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跑在前、挑大梁、作贡献。

摸清牌路——精准对标苏州“1030”产业体系,锚定“521”发展目标,重点推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饮品加工、光电通信等4大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升级,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3大主攻方向,壮大新兴产业规模。

找准打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联结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优势,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聚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感谢吴江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常常在想,当时如果没有选择吴江,还会有今天的英诺赛科吗?我想了很多很多,答案是:没有。英诺赛科的成功,离不开吴江的培育和陪伴。”2024年12月31日晚上,在英诺赛科(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活动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骆薇薇这样感慨。

9年,从成立走向上市,在汾湖,像这样的高成长企业,不只英诺赛科。

另有4家企业入选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累计获评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家。

脚踏实地,未来已来。

从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汾湖智算中心60亿元重仓落子,到鼎芯光电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再到充分发挥苏州南站枢纽效应,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先导区,全链构建“2+2+2”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加快构建AI产业矩阵。当前,汾湖正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赛道,积极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一体推进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未来产业发展。

“汾湖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产业领域的项目招引与产业集聚。在先进半导体产业方面,以英诺赛科为龙头,依托其产业引领地位,依托高铁开通所激发的区位新活力,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加速强链、补链、延链。”陈建忠说。

畅通产业发展脉络,创优产融协同生态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汾湖高新区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指数领跑的表现,彰显其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产业母基金+资本运作+人才集聚+平台赋能”的四维协同机制,汾湖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产融结合生态体系。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汾湖总规模达4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充分发挥杠杆效应,截至2024年底,累计成功助推落地项目25个,涵盖半导体、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前沿硬科技领域。同时,母基金积极助力本地企业成长壮大,累计投资扶持本地优质项目10个。

血脉舒筋通络,载体赋能成长。以母基金招引落地的奥达智声等企业所在的汾湖科技创业园为例,这片占地面积189.38亩的科创园,18年里孵化超4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固泰新材、固德电材等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先后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UedBet体育“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园等。

像这样的园区,汾湖并不少。它们分工明确,专注于创新经济、未来产业等领域,引领带动全域4.6万家经营主体、393家规上工业企业向上攀高、向新成长。

政府搭好台,还需企业唱好戏。

汾湖推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产学研用融合、?生产要素共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扩大经济效益。2024年,汾湖2家企业入选UedBet体育创新联合体;2家企业入选UedBet体育创新联合体培育项目。

创新集聚,开放共荣。这既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汾湖的期望,更是其参与创建跨省域国家级高新区的必由之路。

从一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和省市级产业基地陆续落地,到“瞪羚”“独角兽”“小巨人”企业竞逐奔跑,再到企业相继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产业园陆续获评绿色工业园区。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汾湖畅通产业发展脉络、创优产融协同生态的不变逻辑在支撑引领。

放眼未来,汾湖高新区将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与G60科创走廊的叠加效应,在债券发行、科创板培育、产业基金落地等十个方面全面发展,完善债权、股权、基金上市等全牌照、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生态链,奋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