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既产业强劲,又可诗意栖居的城市是怎样的?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国家级开发区如何拼好自己的版图?
3月19日下午,昆山开发区城市规划发布暨招商推介会喊出了打造“创新未来城”的新宣言。当天,集中发布的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涉及总部商务、商业消费、生活休闲、居住改善、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区域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和发展能级提升上全面落子。
推介会结束后从会场走出,夏驾河科创走廊华灯初上,滨水景观带火树银花,一幢幢玻璃写字大楼流光溢彩,描绘出“摩登都市”的天际线。
兼顾量与质,重建坐标刷新产业结构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量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总量、速度,质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
作为“昆山之路”的起源地,昆山开发区将“改革”和“创新”刻进基因,不断寻找新的锚点,立足未来看当下、站在明天看今天,加快刷新产业结构。
昆山开发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当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增创领先优势的新抓手,推动未来产业成链成群。
AI风起云涌,正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标准AI视觉软件平台在复杂工业检测场景批量落地的企业,阿丘科技破解复杂的工业视觉、质量控制及工艺分析等难题,相关产品实现超千家工厂落地,近几年产值平均增速超40%。与此同时,在昆山“云昆大厦”,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产业创新基金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AI新零售、工业元宇宙、近眼显示、智能穿戴设备等创新联合体持续壮大。
未来的眼光就是立足长远,避免急功近利,愿意牺牲或延迟当前“即时的满足和喜悦”,更加从容地进行取舍。清陶能源的故事说了很多遍,但依然动听,并有了新篇。
从两年无盈利照样获得1亿元资助,到获评“全球独角兽”“中国独角兽”,清陶能源在政府护航中一路奔跑,先后设立清陶(昆山)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等10多家子公司,建成“新能源材料—固态电池—自动化装备—锂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科研成果孵化—产业投资”的完整生态链。
2024年10月,在昆山发展大会上,总投资100亿元的清陶固态电池产业化项目签约落地,预计新增产出超100亿元。而在昆山研发总部之外,江西宜春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四川成都固态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内蒙古乌海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零碳产业园也正全面开花,让外界不禁产生“昆山会否诞生下一代‘宁王’的追问”。
未来的眼光,就是用发展的观念来看待眼前的事物,以终为始、动态演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把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对立起来。昆山开发区坚持“先立后破”,强化“有总量才有地位”的紧迫感,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推动传统产业扩量提质。
2月8日,作为昆山签约方之一,立讯百亿重大产业项目正式落户,将通过新一代智能终端及穿戴产品项目、智能精密声学耳机产品项目,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这是立讯集团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布局,更是对昆山产业链优势的坚定选择、对‘昆山服务’品牌的绝对认可。”立讯集团副董事长王来胜说,在“昆山之路”精神鼓舞下,这场企业与城市的双向奔“富”,必将书写中国智造新的传奇。
把握“让”与“效”,“不在身边”又在“身边”
3天能干什么?可以招来一个投资18.5亿元的项目。
3月2日,江苏北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行星滚柱丝杠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计划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助力昆山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去年10月,项目签约落户,从接洽到落地仅用3天。“企业经办人原本担心政府会跟不上他们的进度,没想到最后是企业跟不上政府的节奏!”昆山开发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各地招商“内卷”程度激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日益科学规范,以及与国际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规则对标接轨,以往过分注重在土地、财政和金融等方面“让利”的做法不宜持续也不可持续。
对此,昆山开发区有着清醒的认识,积极转型突围,通过提质增效、优化政务效率、构建透明市场环境吸引企业。把握“立与破”的平衡、“制与治”的和谐、“软与硬”的融合、“引与促”的协同,打破旧有模式,探索构建将政府逻辑、市场逻辑、企业逻辑和产业逻辑深度兼容耦合的弹性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让企业“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在昆山开发区,“开心办”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念兹在兹的具体行动。不过分追求“多”“松”“大”“全”,念好“准”“公”“信”“实”四字诀,解出“赢”商服务的新命题。依靠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和科技手段赋能,改革原来程序过繁、耗时过长、成本过高的审批管理方式,在优监管时重服务,让企业感觉“不在身边”,又时刻在“身边”。
过去一年,从线上打造“企业敲敲键盘、部门立即响应”的营商服务平台,到线下建立政企结对共建、服务下沉一线的“元园营商服务站”,昆山开发区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迭代更新、全面覆盖,建立常态化协调会与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以不断升级的“开发区服务”,“呵护”企业投资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这次厂区迁建,三个建筑单体仅用一个月就拿到了竣工备案证,为企业加速投产节约了大量时间!”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特意送来锦旗。去年底,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全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中,作为榜单中唯一入选的县域国家级经开区,昆山开发区营商环境连续第5年位居全国第二。
“开发区的企业要留在开发区,开发区的问题要在开发区解决。”昆山市委常委、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秦微晰说,昆山开发区将把519家规上工业企业、427家重点服务业企业挂钩到招商服务团队,每季度完成一次走访、每月开展问题会商,当好企业家的“最好伙伴”“最强后盾”。
统筹“产”与“城”,区域魅力提升竞争力
晚上7时左右,阿丘科技创始人黄耀下班时,随手拍了几张夏驾河科创走廊的灯光夜景,引得朋友圈纷纷点赞。这位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的90后科创人才穿梭于北京上海之间,喜欢发各种城市风景照,昆山成了他喜欢的素材之一。
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城市竞争加剧,能吸引并留住企业与人才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高生活质量的区域,而且制造业的附加值越高,该要素的重要性越大。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与“城”不仅互为依托促进,而且互为渗透复合发展。“开发区不是工业区”,转变这一旧发展理念后,昆山开发区重新调整认知,在已有的城区、产业基础上,探索两者的升级与融合,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分彼此,通过升级区域魅力吸引人才,以人才的聚集促进产业升级,以产业的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
“我们将秉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匠心,让江南诗意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城市生长与创新活力相得益彰,绘就一幅国际一流现代化园区的诗意篇章。”在昆山开发区城市规划发布暨招商推介会上,昆山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刚的话掷地有声。
产业强,反哺“城市美”。能做的不再只有修修补补,而是主动出击,前瞻设计、系统谋划“一张图”,演绎着产业升级方向与生态文明导向的并行不悖。
轻重缓急、各有侧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昆山开发区谋划好青阳港、夏驾河、长江路、“金中环”四大功能片区建设,辩证处理快与慢、动与静、刚与柔、起与伏、虚与实、开与合的关系,打造昆山东部新城。
其中,青阳港区域注重“突破”,以“聚人气”为方向,打造商业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布局城市规划招商展示中心、咖啡博物馆等载体,引进顶级滨水餐饮等项目,确保早出形象、早见成效。
夏驾河区域突出“招商”,加快引进研发中心、企业总部、知名酒店等项目,同步谋划扩域拓面。向北拓展湿地公园,向南打通夏东街与景王路区域,融合交通网络、慢行系统,实现连线成片,向东与昆山奥体中心连通,让人才和企业家既可以实现雄心壮志,又可以享受闲情逸致。
长江路区域突出“建设”,深化城市设计,腾退沿线低效用地,加快阳澄湖未来实验室、人工智能基地、甲骨文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建设,形成浓厚科创氛围。
“金中环”区域突出“规划”,针对远期开发完善规划功能,增补商业载体,循序渐进开发,打造联系夏驾河、青阳港区域,融合商业、居住功能的活力环带。
与城共生,与城共荣,与城共兴。纵横交错的新修柏油马路四通八达,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贯穿全域,绿化带分层交错,现代写字楼鳞次栉比,老旧小区改造实现“逆生长”,高端商场多点布局……瞄准“国际一流”的昆山开发区,推动产、城、人在空间融合的基础上,通过软实力的相互嵌入、相互借力,绘就一张宜居宜业宜创的时代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