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UedBet体育重点领域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十一五”及以前(已归档)

关于UedBet体育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0年1月19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时间: 2013-04-17 16:40 来源: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访问量:

关于UedBet体育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年1月19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  鸣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UedBet体育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是经受考验、克难奋进的一年。全市上下在中共UedBet体育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狠抓关键措施落实,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除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指标外,其他均顺利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7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完成预期目标;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5.2亿元,增长11.4%,高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6.3亿元,增长19%,高于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7.4亿元,增长13.6%,完成预期目标;

——进出口总额2014.5亿美元、出口总额1140.9亿美元,分别下降11.8%和13.4%,未完成预期目标;

——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增长1%,实现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分别增长10.3%和10.2%,高于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2.9%,低于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99.8%,低于上年5.5个百分点,实现预期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实现预期目标;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1.3,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高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进一步削减,完成预期目标。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六方面特点:

(一)扩大内需成效显现。有效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长24.6%,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5.8%;私营个体投资增长16.9%,提高11.8个百分点。163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4亿元,全面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常昆、苏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龙飞光电、轨道交通2号线开工建设,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实施。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农村消费启动明显,实现零售额458.4亿元,增长19.1%,高于城市0.1个百分点。房市成交持续走高,商品房销售面积2182.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10.3亿元,分别增长116.7%和145.9%。汽车消费增长强劲,零售额272.1亿元,增长35.3%。

(二)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505.3亿元,贷款增量为上年的2.3倍。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20家,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运量271.8万标箱,分别增长21.1%和5.8%。全年接待境内游客人数增长11%,旅游总收入增长13%。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等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0.2%。百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572亿元,增长16.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6.2%。高效生态农业稳定发展。建成千亩以上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78个,其中万亩以上14个;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23.1万亩,累计达170万亩;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1家,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5%以上。

(三)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编制完成23个先导区镇村布局规划;全市已有75%农村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56%承包耕地实行规模经营,33%农户搬迁到集中居住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力度加大。发行企业债券43亿元,超过2003年至2008年的总和;挂牌开业农村小额贷款公司15家,累计达18家,发放贷款76亿元;新增创投备案企业18家、注册资本27.6亿元。新增上市企业4家,实现再融资1家,募集资金37亿元。开放型经济触底回升。外贸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9.5%和9.1%,提高1.2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14亿美元、离岸接包执行额8.7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93.5%。又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苏州,累计达到134家。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占比达21%。中方境外投资额3.2亿美元,增长53.6%。

(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超过27亿元,增长18.6%;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150亿元,增长15%以上。组织实施自主创新重点项目112个,投资超过26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42家,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通过国家验收,工业园区、高新区试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我市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4家,累计达695家。专利申请量5.5万件、授权量3.6万件,分别增长13.2%和96.7%。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实施节能重点技改项目100余项,实现节能152万吨标准煤。拒批或劝阻140个拟建项目,涉及投资59亿元。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94个,削减化学需氧量3万吨、二氧化硫5万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新增通过ISO14000论证企业100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200家,培育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00家。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科教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与就业投入占全部支出的34%。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7.5%和11.6%。18项惠民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3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万个,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公益招聘241期,提供岗位31万余个,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均超过98.5%,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80元/月和260元/月。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1.5亿元,帮扶困难群众18.3万人次。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80%,农村公办幼儿园及办学点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新增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三星级普通高中全部通过复评,创建省级以上高水平示范学校7所,我市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文化事业加快发展。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主体结构封顶,苏州评弹学校新校进入装饰阶段,市档案馆新馆启动建设。完成224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全市行政村公益性文化设施覆盖率达85%。公共卫生体系日趋完善。市中医医院迁建和市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母婴阳光工程和医疗便民服务“一卡通”工程有效落实,社区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全面实施。四川地震灾区对口援建工作积极推进。103个对口援建项目已有63个项目建成投用,4.6万户受灾农户全部入住永久性住房。

虽然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外贸进出口未能摆脱下降局面,进出口总额下降11.8%,其中出口下降13.4%,未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二是企业效益恢复缓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仅增长0.9%,其中利润增长1.5%。三是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增幅同比回落12.1个百分点,但各项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平衡难度增大。与此同时,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要素制约明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好“十二五”规划、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安排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对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将好于上年,全市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经济增速将从上年的-1.4%提高到今年的3%。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我市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了机遇。但世界经济仍面临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经济复苏的基础仍较脆弱。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将进一步激发新的动力与活力。特别是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们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但同时也面临外部需求恢复艰难、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减弱、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等困难。从我市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发展基础扎实,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增强,特别是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集中推出了多项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经济呈现持续回暖攀升的向好态势,为今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和我省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既要把握好各方面的机遇和积极因素,又要充分认识发展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时刻忧患在心,主动准备在先,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发展,更高起点突出转型升级,更为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中共UedBet体育委十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结合经济发展环境分析,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进出口总额增长6%;

——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超过90。

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目标是约束性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目标是预期性、导向性的。在目标安排上,力求将稳增长与促转型相结合,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内部需求与外部需求相均衡,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充分体现“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要求。现对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1.关于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体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今年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全省为10%,为保持率先科学和谐发展,我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应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另外,增长12%左右的目标,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保障。二是完成规划目标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年均增长12%,预计前四年年均增速为13%左右,今年保持12%左右的增速,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三是兼顾经济发展的可能。考虑到2010年经济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同时我市自身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不宜安排过高。应在巩固经济回升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各方面更加重视和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设“三区三城”。

2.关于三大需求预期目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总量规模。2009年我市基础设施投入明显增加,按照投资周期,今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各级政府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将付诸实施。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强、潜力大。今年国家继续实施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推广节能产品等惠民政策,加上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创业工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我市经济外向度高,扩大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经济缓慢复苏,海外主要市场需求趋稳。我市单月进出口总值连续4个月保持200亿美元的规模,外贸进出口正在摆脱金融危机不利影响,重拾升势。但制约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外需市场仍有反复,对外贸易谨慎看好。预期进出口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基本持平。

3.关于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预期目标。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就业人数稳步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随着经济回暖,就业人数有望继续增加,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民生问题始终是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今年国家将研究出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具体方案,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推进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都将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但由于企业生产效益尚未得到根本好转,将对城镇居民收入产生影响。为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让城乡居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4.关于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回落幅度逐步收窄。考虑经济回升,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流动性投放较多等因素,加上翘尾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适度上涨。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5.关于研发投入预期目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加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和主要着力点。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按照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创新有效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预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

6.关于节能减排约束目标和环境保护预期目标。近几年,我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分年度对主要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关闭、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十一五”前四年,共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034项,关停并转小化工企业952家;重点淘汰化工、造纸、印染、电镀、食品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化节约利用资源,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预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考核目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超过90。

三、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2010年将着重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总投资超过4180亿元的220项重点建设项目,确保年度完成投资超过960亿元。重点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即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锡张高速苏州段、太仓港区三期、高铁新城一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龙飞光电、三星高世代平板显示、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亨通高压电缆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城中村综合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前期。抓紧做好“十二五”重大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全面编制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加快吴江滨湖新城、吴中区滨湖新城、高新区西部生态城的实施步伐,开展“苏南机场”前期研究,高起点规划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投资领域,简化审批程序,加大服务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新兴战略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增强投资后劲。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和智能电网产业四大跨越发展工程,加大新兴产业项目投入,集中精力推进100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跟踪在建特大项目的建设进程,促进新兴产业做大规模、增强实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的地标型企业。跨越发展服务经济。全面实施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加快推动金融、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九个重点领域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挖掘制造业总量大的优势,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城市商圈,引导居民消费升级,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重点服务业企业,争取年内新增3~5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扎实推进节能降耗。编制苏州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培育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增长点”。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和节能监测,组织实施100项节能重点技改项目。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推广,树立零排放企业典型,新认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00家、清洁生产企业200家。

(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发展高地。积极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支持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开发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强科技金融结合,建立创投引导资金,加快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围绕四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引进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载体,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力争全市80%以上的本土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前期培育,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以上。以实施姑苏人才计划为抓手,把人才引进的重点向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倾斜,提升重点产业核心技术专家集聚度,全年引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或团队500个。

(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体制机制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改五项重点任务。推动行业协会改革,做好部分政府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等方面的试点工作。继续清理和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加快推进市级机关行政审批项目实现“二集中二到位”。加强金融创新创优。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争取新增创投备案公司8家。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挂牌开业10家。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新增上市企业5家。巩固扩大开放型经济优势。继续落实好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优势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创建国家级、省级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立一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科技型大项目。鼓励外商投资研发设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在苏设立区域性总部。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提升园区功能,培育新的增长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更多本土企业升级成长为跨国性公司。

(五)加大统筹建设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抓紧编制23个先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三置换”改革,深入推进“三集中”工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农村“三大合作”改革,鼓励和支持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进程,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投资性收入。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农业的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功能。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建设30个市级“百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环保、公交等方面的建设投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六)不断改善民生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确保充分就业社区和行政村达标率提高到90%。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提供8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建设百家就业援助基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培训城乡劳动者25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研究制定新医改后的医疗保险办法,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认真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组织供应经济适用住房5100套、廉租住房1280套,完成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13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成市实验小学,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中心建设。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达60%。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全面建成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强化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继续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太湖、阳澄湖、长江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力度。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新增绿地林地12万亩以上,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努力把苏州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

(七)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加强事关“十二五”苏州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空间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支撑。全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前期调研和进一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UedBet体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组织编制农业、工业和信息化、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不断深化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加强规划纲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强化发展导向和空间约束功能。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中共UedBet体育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创“三区三城”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