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至3月中旬,是我市河蟹春季苗种放养集中期,2024年冬季气温偏高,仍需做好“倒春寒”的防范工作。为保障蟹苗放养顺利进行,提高第一次脱壳的成活率,特提出如下技术措施:
一、放养准备
做好放养前的各项准备措施,包括池塘曝晒、清塘消毒、水质培育、种草投螺、护坡和防逃设施检修等。放养前检测水质,重点关注水温、溶氧、pH值等指标,满足扣蟹生长所需。
二、蟹种放养
扣蟹来源为自行培育或附近熟知的扣蟹培育场、运输时间1小时内最佳。
1.扣蟹挑选: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活动有力、反应灵敏,无伤病、无残肢,食道清晰、鳃丝鲜亮、肝脏金黄。
2.放养时间:天气回暖至最低气温3℃以上放养蟹种,避开极端寒冷天气,早放养便于蟹种早适应池塘环境,提早开食,同时关注天气变化,“倒春寒”来临前提前加深水位。
3.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预期上市时间及规格,管理水平和养殖模式等确定放养密度,控制在800~1500只/亩。
4.放养时注意事项:
(1)泡水:蟹种一般采用网袋运输,每袋装蟹5kg左右,运输时间超过1小时的,控制在8小时以内,经过长途运输的蟹种放养前将整袋置于池水中浸泡2~3分钟,反复2~3次,让蟹种充分适应水温并让鳃部吸足水分。
(2)消毒:将装满蟹种的网袋浸泡在消毒液中10~15分钟,杀灭体表病原体,提高放养成活率,期间做好增氧工作,防止缺氧。
(3)抗应激:蟹种下塘前2~3小时,全池泼洒VC,下塘后1天再泼洒一次,增强蟹种抗应激能力,以应对环境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三、放后管理
1.水质管理:春季气温不稳定,水温低肥水困难,应少量多次施用生物肥料培育水质,透明度控制在30~40cm,利于提高水温和溶解氧,促进河蟹开食,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青苔发生。
2.及时投喂:蟹种下塘2~3天,待适应池塘环境后及时用诱食性好、易消化吸收的优质颗粒饲料少量开食,水温达到10℃左右,其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加,饵料投喂以增营养、强体质的高蛋白配合饲料为主,确保第一壳脱壳顺利。及时观察摄食情况,适时增减投喂量。
3.病害预防: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降温、大风、冰冻等天气来临前,提前泼洒VC等抗应激产品,做好抗应激工作。每天定时巡塘检查,发现病害,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