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整村帮扶”开出“系统疗方”

时间: 2020-08-05 09:30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盛夏时节,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里,致富带头人黄廷英正在大棚里伺候她的“心肝宝贝”们——来自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的特种果蔬作物。黄廷英满头大汗,直到给所有的作物都浇了水,她才坐下来拿起水壶为自己解渴。

善港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8万元,建有9个特色农业基地,集聚各类企业140家,工业年产值超过21亿元,集体年可支配财力2500万元。

高峰村,人口147户561人,建档立卡之初有贫困户50户194人,贫困发生率34.6%,属国家级一类贫困村。

2018年,两村结对。在“党建、文化、治理、产业、生态”五位一体整村帮扶模式下,高峰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善港村派出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就像一个医疗团队,他们拿出了“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治“穷”,还治各种“并发症”。

这种整村帮扶模式,也入选了国务院扶贫办编制的《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培训班案例选编》。

“沉疴猛药”:产业先行刨掉“病根”

“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黄金。”——这是高峰村一户村民家贴在堂屋里的对联。对联的内容,正是这户人家乃至高峰村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的美好梦想。

村如其名,高峰村四周高山环绕,放眼望去,满山都是乱石,全村耕地面积仅220亩,玉米和土豆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村民们一年忙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

2018年3月,张家港市善港村派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进驻高峰村。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他们找到了高峰村贫困的主要“病根”——耕地资源稀缺,农业效益低下。

“既然村民们梦想着地里能种出‘黄金’‘白玉’,那咱就帮他们整出来——善港村本身就是张家港赫赫有名的有机农业基地,搞农业咱可是行家。”善港村驻高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朱洪伟说。

善港工作队的产业帮扶思路很明确: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耕地资源,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

当年,UedBet体育和张家港市投入东西部扶贫资金1800万元,善港村投入200万元,全部用于高峰村产业发展,在山下建起了200亩有机农业产业园,在山上建起了280亩茶园、40亩生态养殖场。

翠冠梨、阳光玫瑰葡萄、美国金瓜、日本网纹甜瓜、白雪公主草莓、金陵红玉小番茄、药用灵芝……高峰村村民们从没见过的农作物,源源不断地从千里之外“嫁”过来,“落户”山沟。

收获季节到了,村民们惊奇地发现,地里真的种出了“黄金白玉”:小番茄藤一个劲往上蹿,能长到2米多高,亩产上万斤;葡萄、草莓每斤能卖50元以上;灵芝孢子粉,每克售价10元……去年,3个项目产值共300万元,预计进入丰产期后,年产值可达600万至800万元。

村里产业发展了,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变化。曾经在外地打工的黄廷英,如今回到村里,协助张家港的农技专家们管理产业园,每天工资80元。去年,全村的13名致富带头人和60多名贫困村民,在产业园里边务工边学技术,务工总收入超过60万元。

2019年底,高峰村整村退出贫困行列,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4800元增加到9000元。

“内服外敷”:环境和观念一起“清扫”

最近,高峰村村民罗刚贤出门吃了一趟喜酒,回村后,他自豪地对驻村第一书记张鲁黔说:“张书记,别的村里的大街,还不如我们村里的巷巷干净……”

罗刚贤如此“傲娇”,是有资本的。记者在高峰村里走了一圈,发现村里的大小道路,以及村民家门口的场院乃至屋后的犄角旮旯,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昔日的高峰村,却是另一副模样。善港工作队刚进驻时,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队员们有种“没处下脚”的感觉。

“这也是贫困‘并发症’的表现之一。”善港村党委副书记严剑峰说,长期贫困,导致村民卫生习惯较差,思想观念落后。

于是,从善港村党委书记葛剑锋开始,队员们人手一把扫帚,开始清扫整治高峰全村的卫生环境。

起初,村民们冷眼旁观,以为这群外地人坚持不了几天,甚至怀疑他们是在作秀。

然而,队员们手中的扫帚一天都没停过。渐渐地,村民们也拿起了扫帚。82岁的田素英老人就是村民“扫帚团”成员之一,她主动接过了打扫村道的活,最近老人的胳膊发麻,扫不了村道,但仍坚持清扫自己家的场院。

严剑峰说,“扫干净”只是第一步,接着他们开始帮助高峰村建设美丽乡村。善港工作队专门从南京请来了壁画工作者,在村道两侧的民房外墙上绘制3D壁画;从张家港运来了几千盆鲜花,把整个村子装点成一个大花园;引入垃圾分类做法,在村里建了5座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硬件”上去了,“软件”同步跟上。善港工作队把张家港的村民自治模式带进高峰村,帮村里制订完善了文明公约,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务工组织、低保评定、产业发展等大小事务,现在都由村民自己商量自己决策;创新探索“三社联动”帮扶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爱心帮扶。

善港工作队还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善港村投入了350万元,帮高峰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工作队采购了音响设备,组织村民跳土家族“摆手舞”;办起了周末、寒暑假“放心班”,帮留守儿童们补习功课;买来投影仪,定期为村民放映主旋律露天电影;开展关爱留守老人活动,组织“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评比。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张鲁黔说,善港工作队所做的点点滴滴,已经深刻地影响了高峰村的干部群众,化成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

“固本培元”:党建引领扶贫筑牢基层“堡垒”

在中医理论中,外界的致病因素叫做“邪”,人体内的正气不足时,“邪”就趁虚而入。所以,中医在治病时,除了对症治疗,还讲究“固本培元”。

记者发现,在治疗高峰村的“贫困综合征”时,善港工作队也突出了“固本培元”——以党建来引领各项扶贫工作,通过党建协作来巩固强化当地的基层组织“堡垒”,使之成为将来引领高峰村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善港工作队自己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并且和高峰村的党组织开展联建,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

入驻高峰村的第一天,朱洪伟在工作日志上写道:“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想脱贫,并且对我们抱有很大期望。接下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努力克服。”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入黔两年多来,朱洪伟一直坚守一线,从来没有回过家。

2018年冬天,高峰村大雪纷飞,村民罗来光一家蜷缩在没有门窗的毛坯房里瑟瑟发抖,善港工作队队员们把自己的电暖器送给罗来光,还从生活费中“抠”出钱来帮他家安装门窗,这件事深深感动了村民们。

善港工作队、高峰村还与铜仁市生态移民局开展支部联建,工作队侧重科技育人、产业富民,铜仁市生态移民局侧重基层党建、争取资金项目,高峰村侧重化解纠纷、土地流转、宣传政策,形成“1+1+1>3”的脱贫攻坚合力;党建深入田间地头,党旗飘扬在产业链上,发展培育了罗绪辉、罗时高等一批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各村民小组设立“党员中心户”,以中心户凝聚广大村民群众,在修建村主干道时,党员干部主动让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并积极做通群众工作;设立网上e支部,及时把支部活动、支部决定、家乡变化等通过微信平台告知所有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

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回到高峰村的罗来凤,持续观察了近年来高峰村变化后,总结了几点体会,其中一条是: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善港工作队临时支部与高峰村支部的联建,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了出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